展览

年份选择
  • 全球包浆,山水灵光

    2024.09.22-2025.03.31
    吉本岗艺术中心, 拉萨,中国

    艺术家徐震的首次西藏个展“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即将于9月22日在拉萨吉本岗艺术中心开幕,由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教授鲁明军担任策展人,展出其以全球化语境中的西藏为主题所创作的20余件全新水墨绘画作品,呈现艺术家围绕文化流动和认知关系的探索和最新实践。

    徐震(b.1977)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活跃于全球艺术舞台,持续探讨文化认同、全球化、消费主义等主题,其艺术实践涵盖装置、雕塑、绘画、摄影和表演等多种媒介。在艺术家身份之外,他同时还是策展人、没顶公司创始人。

    中国西藏因其地理、人文特点,素来受到全球学者、旅行者瞩目。自上世纪以来,藏学成为全球热门的人文学科。特别是在西方,西藏已然被“当作一个后现代的乌托邦,一个脱离物质现实的、理想的精神世界”,这也使得“‘西藏问题’成为一个和全世界所有人都相关的事关普遍价值和政治立场的问题”,如藏学家沈卫荣教授所言:“西方世界通过这种对西藏的香格里拉式的神话形象的塑造堂而皇之地实现了对西藏的精神殖民。”对于这样一种香格里拉式的塑造,艺术家徐震用了一个更形象的词:“包浆”。或许,正是这种长期的、无边际的 “包浆”,让这方圣地显得更加神秘,也更为遥远。

    徐震对西藏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他便创作了首件与西藏有关的作品《8848-1.86》。作品中,徐震声称自己在队友的协助下锯下了珠穆朗玛峰顶的1.86米——这是他的身高。展览的现场,他虚拟了攀登珠峰的过程,摆放着登山的工具、材料等,同时循环播放着他们锯顶的“纪录片”,将人类置于自然和信仰之上,以荒诞、反讽的姿态有力回击了西方“精神殖民”,引发广泛关注。

    延续这一线索,20年后徐震再次聚焦西藏。整场展览以中国画为媒介表达对东西方文化认知关系的思考,在徐震看来,中国画及其精神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上的新能源,是调和全球化“包浆”一切的现实的尝试,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形式,对西方将自然视为可征服、可利用对象的技术观点形成对冲。

    展出场域也成为了展览的重要文本补充——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内部清代壁画保存完整——原建筑吉崩岗拉康恰是19世纪下半叶为抵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而建。策展人鲁明军表示,此次展览特别以挂轴形式装裱水墨作品,在色彩浓烈的古代壁画映衬下,构建出一种精神镜像关系,也期待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形式激活观众对于西藏的重新认知。正是通过这一路径,艺术家力图解剖西方世界关于西藏的神秘主义和东方主义想象,以本土视角、中国媒介重新书写全球化下的西藏。

  • 徐震:生态作为媒介

    2024.03.24-2024.05.18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A3 展厅,深圳,中国

     

    本次展览由王亚敏策划,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徐震丰富的职业生涯。徐震出生于1977年,是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创新和挑衅的艺术创作获得了国际认可。徐震自90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全球艺术舞台。他经常探讨文化认同、全球化、消费主义等主题。徐震的艺术实践涵盖多种媒介,包括装置、雕塑、绘画、摄影和表演。在艺术家身份之外,他同时还是策展人、没顶公司和徐震品牌的创始人。

    此次在深圳两馆的展览将呈现徐震二十多年职业生涯中的一百多件作品。展览现场将强调徐震式的组装、迭代、自洽的作品群落。展出作品来自艺术家著名的“天下”(2011)、“没顶曲颈瓶”(2012)、“异形”(2017)、“工具”(2018)、“基地”(2021)等系列。另外,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中首次展出。在徐震的绘画和雕塑——尤其是其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如“永生”(2013)、《欧洲千手古典雕塑》(2014)、《Hello》(2018)——之中,古代文物和文明符号被改造并转化成艺术作品,艺术家从而提出了全球化中的立异与创新、认同与对抗,价值重估与文化改造等问题。

    本次个展从徐震的艺术创作切入 ,提出了其艺术实践的核心——“生态作为媒介。大时代的变革、新意识形态的迭代与当代艺术实践共同构成的生态现实被徐震创造性转化为其创作的媒介。通过对不同艺术系统(艺术创作、策展、画廊、美术馆、艺术媒体)生态的相互叠加和贯通,徐震开辟了一条艺术家自我生态化的道路,建立了艺术家新的工作意义和创作范围,在全球当代艺术的现场中示范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野蛮生长的全球普适性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 训练祖宗

    2023.08.26-2024.02.25
    弘美术馆,温州,中国

    温州弘美术馆将于2023年8月26日推出徐震®个展“训练祖宗”。本展览由林梓策划,将展出徐震®最新创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这是艺术家在温州的首次个展,同时也是弘美术馆的开馆展。

    徐震(出生于1977年,生活工作于上海)自1998年开始创作以来,已经历了 20多年的艺术生涯。从早期表现个体私密与情感,到直面社会现实,发展至近期对人类世现状的立异与创新,他的艺术创作始终朝着文化本质与价值的能动性方向扩张。徐震®所触及的,是关于艺术在面对时代之变时,如何创造可能性并提供新的经验的问题。

    “训练祖宗,就是在训练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些已经被称为命运的一部分。”在弘美术馆的这次展览从主题上延续了徐震®在后全球化生态下对文明符号的改造、迭代与价值重估等命题的兴趣,展览也将通过艺术激起一种面向未来与原始性的想象与动员——“今天,知识、文明、真理(祖宗们)必须有新鲜感。可被全新地应用到新时代中的知识们才有意义。”

    徐震®将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永生”、“工具”、“金属的语言”、“进化”等系列和最新创作的《异形3》《异形4》“局部” 系列等作品。此次展览将真实反映徐震®创作的精神内核,这表现为他处理文化对象及其语境的方式,以及借此触发与呈现的新的偶然和局面。

     

  • 漂流点赞,街头抽表

    2023.7.15-2023.11.12
    金鹰美术馆, 南京, 中国

    南京金鹰美术馆将于2023年7月15日举办徐震®个展—《漂流点赞,街头抽表》。展览将展出徐震®最新创作的“激情”系列绘画和多媒体作品《基地》(2023)。徐震出生于1977年,是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创新和发人深省的艺术创作获得了国际认可。徐震自 1990 年代后期开始活跃于全球艺术舞台。他的艺术实践涵盖包括装置、雕塑、绘画、摄影和表演等多种媒介,经常探讨文化认同、全球化、消费主义等主题。

    徐震®的“激情”这一系列表面看似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既是智能社交媒体的衍生物,也是日常网络生活的表征。它们的底本源自一项伟大的发明——手机截屏。所有的画面都是由我们每天不断在转发的手机聊天内容和各种裁切、涂抹过的截屏——转译而来。

    “激情”系列绘画探索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数据化现实,描绘了它们可能呈现的形态。并在全球走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变革中,创造性的延续和发展了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使“激情”绘画呈现了一种“标志性风格”。徐震在他的绘画实践中完全遵循社交媒体界面的使用逻辑和视觉习惯。艺术家使用油画作为材料,在三种颜色基本原理的限制中,将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全面展开进行表达。情感交流、信息往来、思维节奏、倾诉密度等等都成为画面上的主要动态关系并直接对画面的语言、视觉表达产生影响。至此,徐震整合了绘画和屏幕,虚拟与现实这些在当代无处不在的元素,扩展和强化了他的视觉语言。艺术家将这种关系发挥到了极致,引导我们反思社交媒体时代的工具逻辑和伦理。

    而在金鹰美术馆的展览《漂流点赞,街头抽表》中,徐震®也将呈现最新创作的“激情”系列绘画,这也是“激情”系列绘画首次于美术馆空间进行大型的系统展出。在这些新的作品中,情感的表现力被明显加强。画面的气氛被表现左右不同对话的情绪而分裂,社交媒体对话的文本内容与关系被转化为抽象的笔触与形状。感受表现性和试图去转化成对情绪,内容的想象是观看这系列绘画时始终交替出现的两种方式。抽象、表现、图案化都变得不完全确定,这系列绘画最终目标似乎是要呈现一种交流的过程,一个数字欲望的现实。这使画面的元素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抽离了原来作为形式语言的作用,而成为一种交流的实用工具而存在。

    与徐震®的大型绘画不同的是,几千幅手机大小的同系列小画整齐而密集的出现在墙面上,就像随时被调用的代码——这些是艺术家“信号”项目的主角。过去一年内,已经赠送了2000幅以上的小画给艺术家的朋友们和各种不同国家的观众。同时这些绘画也挂在了被赠予者的社交媒体上(微信、抖音、ins等等)向更多的人在展示。此次于金鹰美术馆的展览中,徐震从这些自媒体上截取了部分观众自己拍摄的“激情”绘画的图像,与展厅中真实的“激情”绘画并置。在此,艺术家把自己绘画中的涂抹手势嵌入了这些自媒体图像中的发布、分享、点赞、评论等动作中。徐震挪用了观众如何使用他的绘画的图像,并在上面再次挂上一张新的绘画。他暗示了“今天绘画如何出现”这个问题,动员起观众对于数字化与真实界的敏感度。

    苹果商店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辨识度,让人在创新和高科技的氛围中体验和消费。在展览的作品《基地》中,徐震直接挪用了苹果商店的桌子和手机设备等一整套陈列品,并指定它作为雕塑展示。一台台苹果手机等设备里播放着真实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内容。这些现实的数码内容打断了商业设计带来的舒适、安全、专业的高科技感。在这里,艺术家整合了各类社会生产的现实,把工业设计、消费体验、当代技术、大数据平台等等都组装在这个作品中。让整套的产品和陈列方式成为了雕塑的“底座”,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就是雕塑的“形状”,使《基地》成为一个不断采集数码图像现实的概念艺术作品。

    如同数据情感涂抹和社交媒体流通的组装现场,在展览《漂流点赞,街头抽表》中,徐震®通过对数字时代风景般的描绘,将其放置于200米高空的金鹰美术馆所投射的城市景观中,在美学和感性上组织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式文化的现实。金鹰美术馆此次携手呈现的徐震®个展《漂流点赞,街头抽表》,不仅恰恰应和了金鹰美术馆在实践中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支持——链接现实、思考未来,也是继2022年首次呈现艺术家个展《余友涵:永恒与多变》后,再次为这一宗旨做出阐释及表达,也试图于南京的城市生活中,通过当代艺术为城市生活提供另一种美学路径。

    展览将出版同名画册《漂流点赞,街头抽表》,特邀作者王亚敏,并收录哲学家陆兴华2021年的文章《大便里有黄金,或乱戳能成神》。

  • 徐震®:走神

    2022.11.08-2023.02.05
    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香格纳上海荣幸于2022年11月8日推出徐震®个展《走神》。展览将展出徐震®最新创作的“激情”系列绘画。此系列延续了徐震®对新技术、知识信息过剩和人的智性进化这一系列命题的关注,以及对创作媒介多元性的不断探索,秉持着在后全球时代语境中对视觉创造的高度敏锐和全新拓展。

    《走神》是为“信号”项目全新创作的作品现场。观众将进入一个挂满绘画的殿堂。所有的绘画都在兴奋地发射着信息,切割着观众的凝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无时无刻都在手机平台上走神。将一切都看成不是永久的。因而也就到处都看到了道路,就总是站在了行动的十字路口,不知哪一刻就带来了新的什么。”——《走神》将是对这一现实的庆祝和排练。在“激情”系列绘画中,每一幅画就是这样的十字路口,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的滑动和油画笔在画布上乱舞是一个性质,是一样的自信,贪婪和盲目的。艺术家就像一个重度手机使用者那样去重度使用画笔,在其中找到新的可能和方向。

    《走神》作为由徐震发起的当代艺术项目“信号”在香格纳上海的展览现场,艺术家将持续向全球的观众赠送他创作手机尺寸的“激情”系列绘画。每个收到绘画的观众也将应邀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展示此绘画。届时,将形成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出现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上的“画展”。项目自2022年启动,已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国内开启,此项目旨在向更多的人群发射艺术的信号,共享艺术的未来。

  • 登陆1.0

    常设展
    没顶美术馆, 上海, 中国

    70年代开始围垦出来的这片土地,今天我们要来使用它。3万多人,12个月,140多万方土,围垦出了17公里长的大堤,填出了4万多亩沃土。这是1971年发生在这里的第一次生态行动。这短短的50年的大地上,社会主义垦荒史,集体农业生活,新时期国家生态示范区。。。叠加登场。

    今天,徐震带着他的十几个雕塑空投到了这里。它们掀开屋顶,扒开草丛,直扑到位。把这里当成月球一样登陆,想要接过围垦的接力棒,发明自己的风景。

    没顶美术馆将展示艺术家徐震®带来的长期陈设展《登陆1.0》。徐震于2021年在没顶美术馆的室内外空间中开始了这场由人工物,生态,集体记忆,神话等对象叠加,搅拌,不断加入和生长的现场艺术。

    在徐震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发展出了一种波普主义的实践下的新城市主义波普行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搅拌出新的波普主义程式。从徐震超市运动场意识形状博物馆基地(苹果专卖店)到此次崇明岛没顶美术馆的登陆1.0”。徐震®的创作是对全球化城市现实里的错位美学和伦理的嘲讽和戏虐。徐震®凭借其概念打造的力度,对于当代技术景观商品现实的美学关怀、和伦理检验,构筑出一个当代艺术新的创造性实践。

  • 一刻间的庄严

    2021.12.21-2022.02.12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中国

    “一刻间的庄严”,这是朗西埃在《美感论》一书中对于美国摄影现代摄影大师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及其所在城市和所拍摄对象纽约的一个论断。朗西埃的论述缘起于1921年一篇关于斯蒂格利茨的评论。迄今,恰好一百年。

     

    朗西埃认为,在斯蒂格利茨的艺术手法中,浓缩了一个文明所作的征服、经历、节奏,也让摩天大厦耸立在城市,让火车和轮船的尾烟散入天际云间。所以,斯蒂格利茨倡导的美国精神和(评论家因他而言的)叔本华的悲悯并非无关……题材是一个世界的喻体,是浓缩了这个世界的高速与缓慢的特别一刻。

     

    完全是偶然,这句话与徐震®的新展巧遇于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虽然徐震®使用的艺术媒介语言及其语境皆有别于斯蒂格利茨,虽然这是两套审美体制,但在徐震®的新作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纯粹的形式,同样领悟到了没有穷尽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蕴含在画面笔触和雕塑局部的每一处褶皱,和时间的每一个瞬间之中。墙面上的“激情”系列绘画暗示的是重量,地面上的“进化”系列雕塑则隐喻的是时间,这样一种命名和安排仿佛有意颠倒了次序,可又同时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此时,地上庞大的雕塑更像是在表达重量,而墙上的“抽象”绘画则仿佛在表征时间。一轻一重,一动一静,一浮薄一庄严,一瞬间一恒久……在这里来回切换,往复循环。若置身其间,无疑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心智状况和当下时代症候的一次深度检视和测量。

  • 3两可爱,一斤伟大

    2021.11.10-2021.12.31
    没顶画廊,上海,中国

     

     

    没顶画廊于2021年11月10日隆重推出徐震®个展“3两可爱,一斤伟大”。这是徐震®在没顶画廊继2019年“你好”之后的第3次个展,展览将呈现一件大型当代艺术作品。展览延续了徐震®对新技术、知识信息过剩和人的智性进化这一系列命题的关注,以及对创作媒介多元性的不断探索,秉持着在后全球时代语境中对视觉创造的高度敏锐和全新拓展。

    《基地》是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作品。观众将进入一个类手机商店的现场,看到每一台手机都在播放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容。我们每天都在通过手机使用、捕捉和处理信息的同时,算法和大数据不断在产生营销和操控我们的行为预期。越来越密集快速的信息提高我们的智性,也使个人来不及思考。在手机屏幕上,在我们的敲打键盘的手指上, 信息经济和技术资本主义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生命时间。知觉、感性和欲望被我们当成了手机里的app,装进设备中,不断点开升级。

    整个作品将一台台设备里的生活当成一个事实、事件和新的信息继续使用和宣布。今天,我们的爱、好奇和信念与我们的身体、行为和情感都变成了数据,如何更好地使用作为数据的我们,才将是日常生活的现实。

    《激情》这一系列表面看似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既是智能社交媒体的衍生物,也是日常网络生活的表征。它们的底本源自一项伟大的发明⸺手机截屏。所有的画面都是由微信聊天的截屏⸺就是我们每天不断在不同微信群里转发的各种裁切、涂抹过的聊天截屏⸺转译的。艺术家在绘画时保留了“裁切”的结构,有的能看到“头像”,有的则没有,抽表式的自由书写既放大了转发时“涂抹”的痕迹,也将聊天室内的吐槽、扯淡、撕逼、愤怒、发泄及无力感等各种情绪淋漓尽致地倾注在画面中。此时,绘画与其说是对于这一精神状况的激烈反应,不如说是自我压抑、焦躁、亢奋情绪的一 种释放和排解。艺术家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对抗和消解这一无法规避的荒诞处境。展览的现场赋予这些超大画幅的“手 机截屏”一种独特的神圣感⸺近年来一些重要的突发性事件中截屏的确发挥了重要的证据功能,但同时,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精神牢笼,用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将所有人的心智锁在里面。它既保留了绘画的秩序,但同时,它也彻底摧毁 了⸺或完全不顾⸺绘画的秩序。

    本次展览由没顶画廊和香格纳画廊共同呈现。

    作品

  • 徐震®:新人

    2021.5.13-2021.6.5
    爱马仕之家,上海,中国

    2021 年 5 月 13 日,本季,上海“爱马仕之家”携手中国艺术家徐震®以《新人》为题打造夏季橱窗与同名艺术展,以当代视觉形态构建爱马仕年题“和马史诗”的文明漫旅,彰显超越时间桎梏的美学面貌。

    人类文明史中不断演进的视觉经验,成为本季《新人》橱窗艺术的重要灵感来源。希腊神话中人与神的形体漂浮于城市高楼之上,同时也沉潜于海底的珊瑚之中,在数字的模拟和拆解中相互渗透纠缠,影射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奥德赛”的多重叙事。

    点缀橱窗中的爱马仕臻品,蕴藏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悠远想象,在神话与现实间构筑起瑰丽联结。“沧海奥秘” 女性橱窗中,人类在神祇的帮助下,向海洋深处勇敢探索,漂浮的丝巾化为“神力”为人类护航,向象征着海底宝藏的包袋进发。男性橱窗内,由包袋、配饰、香水等隐喻的未知物品吸引着冒险者们追寻宇宙的奥秘。奇幻的视觉效果,引领观者的思维在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联结中漫游。

    作为本季艺术橱窗的延展,上海“爱马仕之家”四楼的《新人》展览呈现了一场与当代生活的幽默和解。 展览共展出“新人”与“天下”两个系列的作品,为当下语境中的传统文化确立了崭新的坐标。其中 “新人”系列是艺术家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作品,并将于此次展览首次向公众展示。通过对神话原型漫画式的变形、放大和局部置换,徐震®营造了一种诙谐的奇妙感,暗示着世界文化融合的困境。“天下”则以鲜艳、甜蜜、缤纷绚烂的奶油裱花,形成迷离的景观,折射出愉悦且感官主义的现实。

    徐震®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其创作范围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和行为等。在此次与爱马仕的合作中,徐震®延续了自己对于人类历史与文化交融的思索,将不同时期的文化符号于橱窗中巧妙并置,观照、体验、书写着“和马史诗”的年题。

  • 请叫醒街上的那些故事! ——徐震录像艺术回顾展

    2020.8.15-2020.11.15
    CEF实验影像中心,在线电影院

    从1998年开始,艺术家徐震开始做一系列的录像艺术实验,其中的《喊》我们在下文要将被深入分析。贯穿这些录相艺术实验的,是镜头所面对的事件性的构成问题。观众将发现:艺术家无法相信其所持的镜头前的东西了,尽管它们此刻甚至正在发生,或可以让它发生 (《苏丹饥饿》(2008年)、《18天》和《8848-1.86》等)。这是要从创作艺术家的角度来思考媒体、加速的时-空和后-真相社会之间的互相支配的关系,给观众留出一个反思自己的信息-控制论式处境的位置。这一处境在今天的社交平台上是更险恶了:新闻带来了事实,要我们相信和评论,但事件在哪里?我们如何作出评论?我们还是观众吗?

    尤其,这些图像后面真的有事件吗?还是说只有一个个的黑洞?

    这是组织这个徐震录像艺术回顾展的指导线束。德国艺术图像学家Hans Belting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将录相和视频艺术看作是艺术终结之后艺术家出航的新船。艺术家必须在录像和视频中开创出自己的个人艺术史。艺术家在其个人艺术-小说装置中将录像和视频艺术当作其创作的新的平滑面,来代替原来的艺术史脉络的供血。正是在这一思路上,这个展览企图进一步将这些录像作品与徐震在其它视觉领域的作品缝合到一起,使观众看到一个当代艺术家在艺术终结后走出的个人视觉思想之路对于他的其他创作的铺垫。

  • 徐震®:永生 VS 进化

    2020.03.14-2020.09.13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堪培拉,澳大利亚

    以关注文化冲突主题的大型作品而闻名的国际当代艺术家徐震®,将于3月在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呈现其在澳洲的首次大型个展。

     

    由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与悉尼白兔收藏联合策划,“徐震®:永生 VS 进化”展示了艺术家从早期的录像到近期的纪念碑式的大型雕塑等作品。此次展览还将是作品《“Hello”》(2018-19)的首次国际亮相 — 一件造型如同蛇-柯林斯柱式的庞大自动雕塑作品,注视和跟踪着步入展厅的观众。

     

    展览将于3月14日开幕,展出14件作品,并将于8月呈现作品《只要一瞬间》(2005/2020)的一系列表演。作为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领袖,徐震®多元并蓄的作品检视了在全球权力分配中艺术和文化的角色。

     

    “作为这一代中的杰出艺术家,徐震®积极应对着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他巧妙地将文化形式与同等的挑衅和幽默相结合,揭示了文化之间的断层,并提出了共同生活的新方式,”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馆长尼克·梅泽维奇(Nick Mitzevich)说道。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的统筹策展人彼得·约翰逊(Peter Johnson)提到,艺术家对全球化如何与围绕着身体、异化、贸易、控制和文化商品的观念的相互作品非常感兴趣,这使得徐震在2009年成立了没顶公司,一家如同工厂的文化制作公司。

     

    “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了徐震®品牌,连接了艺术天才的浪漫观念,和通过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来探索新的表达的可能性,”约翰逊先生说道。

     

    徐震®说在中国人们对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感到焦虑,但他认为这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现在大多数事情都是商业的,所以创立一个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冲突。公司本身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将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他说道。

     

    在其首次在中国境外展出的最新作品《“Hello”》中,徐震®将焦点转向了随着不同文化的相遇而出现的扭曲观念。

     

    “我用了一种传统的物件,然后以某种方式对其进行更新,”他说道。“这很有趣,因为在西方,这样的立柱会被用在法院和银行等官方建筑里,而在中国,它们通常出现在公共澡堂前,或者在你可以唱卡拉OK的地方。”

     

    徐震®说,其祖国的辽阔是他庞大作品的灵感之一,比如《欧洲千手古典雕塑》(2014)与欧洲古典雕塑相似,同时覆盖了一种多臂神相的东方宗教形象。“我被这些事物所吸引,因为它们关于权力的态度和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他说道。

    作品

  • 徐震®:“你好”

    2019.11.06-2019.12.31
    没顶画廊,上海,中国

    没顶画廊将于2019年11月6日隆重推出徐震®个展“你好”。这是徐震®在没顶画廊继2016年“徐震专卖店”之后的第二次个展,将呈现一件纪念碑式的自动雕塑和一组最新创作的平面作品。展览延续了徐震®对文明迭代、融合碰撞这一命题的持续关注和对创作媒介多元性的不断探索,秉持着在后全球时代语境中对视觉创造的高度敏锐和全新拓展。

     

    《“Hello”》是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体量庞大的自动雕塑作品,作品形态由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发展、演变而成。当观众步入展厅,看到古希腊神庙的柱子如同一条放大、变异的蛇一般撑满空间,盘踞在画廊展厅中,东张西望,似乎在跟观众点头致意。希腊柱象征着西方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作品用经典的希腊柱的形态与蛇所具有的充满攻击性的生物姿态,唤起观众对经典文明的知觉和体验。当观众与生动的柯林斯式的柱头眼神相遇的刹那,也是与其代表着的深厚的历史与文明的相遇、彼此凝视,正如尼采所言“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在全球文明交融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作品构成了一个关于不同时空中的文明在当下相遇的现实和隐喻。

     

    《“Hello”》涉及幻想和真实的边界、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用西方古典审美形态与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拓展了传统雕塑的概念。

     

    展览中同时呈现的是一组徐震®最新推出的平面作品“交流”,是由各种卡通形象融化交汇在一起的浮雕作品。这些卡通形象来自经典的流行动画,如米老鼠、愤怒的小鸟、马里奥兄弟、皮卡丘、姜饼人、蓝精灵、布朗熊等,他们塑造了年轻一代的视觉审美。每个形象在电脑程序中模仿自由落体、摔落在地上后彼此交融在一起,构成拥有体积感的不规则色块的互相叠加,色彩活泼缤纷、造型灵活生动。把令人熟知的具象的卡通形象作为抽象元素进行使用,作品巧妙地在具象与抽象、三维与二维、流行文化与观念艺术的界限上试探和游戏。卡通形象所具有的高饱和度色彩和视觉刺激,在电脑程序的精细理性的演算中,呈现出狂野和理性共生的视觉趣味,而这也正是数字时代的时代特征。

    作品

  • 徐震®:《只要一瞬间》

    2019.07.27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美国

    《只要一瞬间》由中国艺术家徐震创作,是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收录的第二件表演艺术作品。在该作品中,数位表演者以一种神秘的姿态漂浮在空中,无视物理的限制,如同在时间与空间中冻结。

     

    该作品探讨了身体作为物质的概念,以及身体所包含的物质性,借助观者试图理解眼前所见的行为去检验身体和认知上的边界。作为一名多产的实验艺术家,徐震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媒介形式,通常展示出幽默、讽刺和复杂的技巧。

     

    在观众等待表演者移动、直立以继续遵守重力规则的过程中,他们将会经历一段完全静止的时间,并从这些活着的雕塑中感受时空的张力——这是艺术家从字面和隐喻、时间与空间的双向层面去探索脆弱与平衡的方式。

     

    Installation view of Xu Zhen: In Just a Blink of an Eye, July 27–September 1, 2019 at MOCA Grand Avenue.

    Courtes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Photo by Myles Pettengill.

  • 辉煌

    2019.03.25-2019.05.03
    贝浩登画廊,香港,中国

    贝浩登(香港)很荣幸于2019年3月25日推出徐震®个展“辉煌”。此次个展是继贝浩登(巴黎)“文明迭代”与贝浩登(首尔)之后合作的第三个个展,将呈现其最为经典的三个作品系列:天下、永生与进化,汇集架上、绘画与雕塑不同类型的作品。自2009年建立没顶公司以来,徐震®以公司的模式创作作品,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机制面对当下艺术全球化与资本化的现状。通过将人类历史中经典的文明元素进行对接与冲撞,重新启用日常视觉经验与艺术史中的图像符号,对艺术价值、文化冲突与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展开想象。

     

    此次展览展出的“天下-金”在原有作品系列的基础上创作出全新的作品面貌。“天下”系列原本运用制作蛋糕的裱花袋,将色彩斑斓的颜料密集而浓厚的覆盖于画布之上,巴洛克式的雕花丛林呈现出天下之境的狂欢。这一系列曾作为2014年纽约军械库的主要视觉呈现被人们熟知。快速消化的艺术体验是徐震®长期使用的创作手法,同时亦是一种讽刺,隐喻现代社会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并意图探测艺术商品化的边界。在“天下”的其他颜色系列中,揭示的是感官主义与商业化的共谋。而此次的金色系列,虽运用最富丽堂皇的颜色,却一反往常的展现出尊贵深沉的美。展厅的黑墙成为谷崎润一郎笔下的阴翳,天下的金色由此沉潜于黑暗之中,辉映着庄严的光芒。天下之上的金箔,在阳光无法抵达的空间之中,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展览以“辉煌”定名,既指涉“天下-金”的夺目光彩,也指艺术品象征的成就与财富。

     

    “永生”与“进化”作为徐震®的代表作品系列延续着地缘文化的线索发展。“永生”取材于中西方的无头雕塑,通过重新翻制并嫁接这些象征着人类造诣的塑像,为暴力与崇高、对峙与共生、残破与永恒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文明范式。二者的并置不仅指涉了被人为命名的艺术史,也指涉了人类殖民的过往;其中一些不可调和的分歧,似乎也开始瓦解消散。“进化”系列由“永生”系列发展而来,它们都扎根于不同时空的文化素材,并始终关注全球化之下的文化立异。而二者的不同在于,“进化”系列将创作的触角扩散到亚文化与文化边缘地带的原始艺术,非洲面具与敦煌壁画的结合,异变出卡通文化与传统艺术混合后的奇观。徐震®借此呈现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认知转变,在链接的便捷性与知识获取途径被不断加速之后形成的复杂质变。

     

    后现代的质疑与思想流变是徐震®长期创作的根源,文明的挪用与象征意义的变异在作品中持续上演。通过此次个展“辉煌”,徐震®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当下文化与社会现状的不同进路。在乱象丛生的境况中,暗涌其下的可能性被作品以独到的方式揭露出来。巴别塔式的方碑雕塑、折射着奇异与未来美学的绘画和闪烁着辉煌的天下,不仅显现出艺术创作面向未来的雄心,也凝缩了远古东方的智慧。

    作品

  • 异形——徐震®个展

    2018.05.26-2018.07.26
    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

    艺术就是异形。——徐震®

    香格纳上海将于5月荣幸推出徐震®展览“异形”。展览将展出徐震®针对香格纳空间制作的大型装置,与最新创作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异形”延续了徐震®在后全球化生态下对文明的改造、迭代与进化命题的兴趣,如同异形所建构出的一种来自未知且令人惊悚的印象一样,展览也将通过艺术激起人们对未来与原始性的想象。

    品牌创始人徐震自1998年开始创作以来,已经历了20年的艺术生涯。从早期表现个体私密与情感,到直面社会现实,发展至近期对人类现实的立异与创造,他的艺术策略虽然几经转变,却始终朝着文化的能动性扩张。徐震®所触及的,是关于艺术在面对时代之变时,如何创造可能性并提供新经验的问题。全球化的三个面向“贸易—资本”、“冲突—战争”与“进化—变异”在近年的创作中开始明晰,而三者的交织也逐渐形化为作品中的极端异化和超级变体。对徐震®而言,“异形”既是现实世界的表征,同时也是一部未来共同体的寓言。

    此次展览将真实反映徐震®的精神内核,这表现为其处理文化对象及其语境的方式,以及其借此触发与呈现的新的组合和方案。作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牌,徐震®的背后运转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没顶公司,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创建,没顶公司正象征着这样的可能性,将时代状况内化为创作的命题,并通过公司式的加速创作以应对全球化症候。

    本次展出的两件作品《异形1》和《异形2》可追溯至2013年开始推出的“永生”系列,该系列将东西方经典文明中的形象以一种既冲突又融合的方式碰撞在一起。东西方永恒与精神性的美学象征,在对接的过程中造就了殖民历史、国际格局与全球化未来的丰富隐喻。《异形2》的形象分别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雌雄同体”神与汉代女俑,二者呈现了如同“永生–涅槃佛”一样巧妙的并置。而《异形1》则将文化的解码与组合推向极致,通过对对象进行简单的颜色处理,“异形”与其裹挟着的令人恐惧的力量被激发出来。徐震®借此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精神性互动装置,通过诱导观众进入一个敏感的历史时刻,意识形态符号带给人的巨大压迫感,将促使个体面临一个需要表态与选择的境地。展览的另一单元由绘画组成,其中绘画性作为装置的元素被徐震®调用。开始于2017年的“进化”系列将距今近两千年的敦煌壁画与非洲面具共同绘制于油画布上,远古时代的文明与现代社会所保有的原始性交错并呈现出超越时间桎梏的美学面貌。“运气”系列与“进化”系列发展于同一时期,徐震®将新石器时代传承至今的礼器进行再造,而最终形成的画面则为徐震®的产品开辟了抽象表现的路径。

    正如“文明迭代”所宣称的,徐震®的艺术以一种重复反馈的过程一步步逼近自身所需的目标。公司式的生产最终引发现实的漏洞——从逻辑与语词中抽身而出的不可知性,在展览中将呈现为蕴藏着丰富可能性的“异形”。

  • 徐震®

    2018.05.10-2019.07.08
    贝浩登画廊,首尔,韩国

    贝浩登(首尔)欣然呈献中国艺术家徐震个展,呈现其自2013年成立艺术品牌“徐震®”以后的重要作品系列。

     

    徐震的创作擅用抽象与流行元素,于各种远古文化和图像之间擦出火花,借此挑战在全球化的大前提下越发模糊的语境涵意。他于2009年创立以艺术生产为核心的“没顶公司”,呼应了后毛泽东时代中国对消费主义的投入,从行为层面上勘察概念、艺术和商业之间的联系。

     

    “天下”系列曾亮相于2014年纽约军械库艺博会官方海报。油画颜料被放在奶油裱花袋里,挤出像新鲜烘培的蛋糕上那层厚厚的华丽奶油裱花——芬芳又脆弱,享乐又腐朽,象征与感官主义层层缠绕,折射出一场视觉盛宴,也形喻中国式的全球化享乐主义潮流。另一方面,徐震又视这摄人心魄的“蛋糕画”为童年欢庆的集体回忆,由视觉引出个人的感受经历。

     

    作为意义丰富的符号系列,“天下”彰显了一种介乎于正统艺术与形式美感之间的双重象征。诚如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提出的符号学,这种双重性非但不将自己加以自然化,反而强调其本质上的唯名无实。这也正好呼应了徐震90年代的批判性作品,面对“致富光荣”理念之下的政改及经济发展,再次审视艺术的权威、影响和羁绊。

     

    “永生”这组雕塑与装置系列,融合了东西方艺术文明中的经典元素,不仅直白地刻画东西方彼此的文化冲击、传统东方观与现代西方观对当下生活的历史性影响,也由此拓宽公众对全球文明的认识。古时的希腊诸神与中国仙佛灵兽雕像以视觉混搭的形式呈现,浓缩展现人类历史文明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人类历史中的殖民与暴力。

     

    同样的,嫁接了中、非文化元素的“进化”系列,起笔于古典文化,最终转锋至由主流与亚文化为判断标准界定的某种原始艺术,重点关注因全球化与互联网兴起而产生的语境质变。徐震再次指涉艺术作为符号系统的不稳定性,直白地刻画出“后互联网”和“后真相”时代对当下生活的历史性影响。

     

    “金属的语言”系列收集西方政治漫画中的对话文字,以金属链条为主要表现材料。画面中的文字脱离出原本的语境,在镜面上搭配各式金属对话框,以街头涂鸦般的轻松姿态共同构建了一幅幅21世纪的精神肖像。观者在浏览这些诙谐的日常用语时,自身的影像也映射其中,形成了无声的互动与连接。

     

    过去几十年,互联网带来的意识延伸从知识深处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的传统认知被信息与符号的泛滥瓦解,并让位于不断显像的文明停滞与标准失效。个体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信息超快速传播所带来的不真实感,意义、价值和真实的界限逐渐消融。面对正在经历着巨变的文化脉络,徐震则像是一个站在未来的时间轴上的旁观者,在他的艺术中试图破解人类文明的密码,使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 运动场:徐震®个展

    2018.03.03-2018.04.08
    James Cohan画廊,纽约,美国

    James Cohan画廊将于2018年3月3日至4月8日在纽约下东区的空间推出徐震®全新展览“运动场”。展览将展出新创作的雕塑与墙面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大型沉浸式装置《运动场》。这是徐震®在James Cohan画廊的第三次个展。画廊将于3月3日周六下午6-8点举办开幕酒会。

     

    《运动场》是徐震®于2013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作为对抗议和流行表达的持续探索。作品使用白色碎石和绿草创造了一个路径交错的网络花园,这些路径是全球范围内不同时期的真实抗议活动的路线。在展览中,路径和草皮覆盖的坡道改变了整个画廊的空间。交叉的小径在视觉上很诱人,但并未有一条路径可以穿越整个空间。在这里,没有逻辑的终点。这些路径在美学上的混乱也反映出大大小小抗议活动时的狂热能量和时现的挫败感。虽然路径受到实际游行路线的启发,但艺术家坚持让这些游行路线匿名,因为这些游行与事件都是平等的,因此这些演绎也都不受其抗议路线历史渊源的影响。

     

    《运动场》同时也被用来作为展示其他相关作品的平台。《我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由镜面不锈钢和金属链制成。这些金属链条拼写出了政治漫画中的各种短语,例如:“停止隐私入侵!”或“我不允许回答”。《我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满版构图反映了数字时代的快速分享和消费,也展现出微小、看似不协调的片段信息如何融入到更大更整体的图像中。展览上展出的徐震®“永生”系列的作品,则是东西方艺术的雕塑融合。作品弥合了文化和时间,创造出惊人的新形式。《永生-红陶彩绘天王俑、沉睡的缪斯》将古老的中国雕像与布朗库西的《沉睡的缪斯》相结合。三个雕塑在画廊中以不同尺寸出现。徐震®作品中的这种重复性既是对艺术商品化的嘲讽,也是对民主化迈出的乐观一步。

     

    徐震曾写道:“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成就某种运动的愿望。”这种运动可以是行动或者观点。在一个大众传播和信息碎片化的世界里,劝说和头条新闻已经导致了对论辩艺术的远离。就像运动场上的交叉路径一样,人们倾向于遵循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倾听和交换意见。在“金属的语言”系列中,引人注目的短语比整体图像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永生”和“进化”系列雕塑则呈现了新的来自各种文化的未来生物。总之,本次的“运动场”是一个作品,一个展览平台和一个纪念馆,邀请观者纪念过去和未来。

    作品

  • 运气:徐震®

    2017.05.27
    徐震专卖店,上海,中国

    在徐震与 凤凰艺术记者谈到对于此次新作发布会而言,此次展出的《运气》系列,它主要是要向观众表达怎样的一个观念时,徐震说:

    《运气》系列是徐震品牌2017年创作的绘画系列。这一系列的作品,强调了审美对于一种文化的重要性,如果丧失审美的要求那就丧失了文化的独立性。当今各种边界不断被打破、科技带来改变的同时,文化的使命就是消化这些改变、并呈现消化的结果。

    在这次的新作中,雕塑作品《永生-纳克索斯岛斯芬克斯、沉睡的缪斯》无疑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延续了永生系列雕塑的创作脉络,以古老神秘的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与布朗库西简洁抽象的经典现代主义卵形头相结合,时空交错的叠加共生形成了超现实的文化隐喻和全新的视觉图示。

    在当下技术革新、认知巨变的文化变动时期,如何以幽默的视觉表达在偶然性之间寻找线索、以探究文化意识的本源,梳理与链接人类的文明线索,是徐震品牌持续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古希腊的雕塑与神话、直至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雕塑,人类文明遗传的基因,在徐震品牌的创作中,被不断抽取、重组与再造,在新的历史语境中释放出全新的能量。

    作品

  • 徐震®:文明迭代

    2017.05.20-2017.07.29
    贝浩登画廊,巴黎,法国

    贝浩登(巴黎)将荣幸推出徐震个展——《文明迭代》,这是徐震与画廊合作的首个个展,将呈现其自2013年创立同名品牌之后的重要作品系列。迭代是通过重复反馈以到达所需结果的方法。徐震此次展出的作品系列,也将为我们呈现在艺术全球化与网络化日益加剧的当下,何以利用他的方程式接近艺术的未来。

    早在2001年,徐震就曾作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在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过作品。20岁就已经崭露头角的他,以个体艺术家的身份在之后的12年中创作了大量建立于个体意识之上的作品。随着新旧世纪交替带来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变化从深处影响着这位触觉敏锐的艺术家。这最终导致了他于2009年在上海创立了没顶公司,在此分水岭之后,徐震的作品都由公司的模式产出,其“艺术家”的身份则被抛掷在了争议的漩涡中心,创作的关注点也开始转向艺术与商业。

    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之一 Monika Szewczyk 曾这样写到:“诚然,徐震并不是第一个从个人转型为公司的艺术家,更多的艺术家选择不动声色的做这些事以使操作性与利益最大化。但没顶公司至少在一方面是特殊的:公司的生产越发地被理解为对“天国”概念的思索状态——它不提供给你关于天国的清晰图景(像宗教可能会做的那样),而是将其抽象化为一个问题。”[1]“天下”系列的名字与天国比喻可谓不谋而合。这一系列的画作曾作为2014年军械库艺博会的整体视觉呈现,为艺博会的商业功能服务。极富景观意味的绚烂色彩被油画颜料一层层地堆叠成型,奶油裱花袋替代了传统画笔,在巧妙经营的图层和形态中造就了一派让人口舌生津的视觉盛宴。“天下”成功架空了艺术与商业的矛盾性——这也透露出徐震的策略,相较于针对看似坚不可摧的景观魔障,不如借由这样的力量,达成自身的自治。

    这样的创作逻辑也促使徐震十分擅长于提取大众文化中的视觉符号。在“金属的语言”系列中,政治漫画的对话以一种聒噪密集的图式呈现在镜面玻璃板上,极具涂鸦感的排列方式看似在与政治语言的激进姿态统一立场,却被散发着奢靡气息的金属光泽出卖。作品内部的矛盾使其自身乃至生产它的主体都处于意义悬置的状态。

    金属和奶油式的景观,曾错使人们将徐震的作品归结为波普艺术;然而,这显然只能概括他的部分作品。事实上,徐震在创作的思辨与对文化的挪用上已经走的比波普更远。“没顶曲项瓶”、“永生”和“进化”系列的作品指涉已经不再停留于消费世界,而是面向了一个更加浩瀚不朽的文明世界。远古时代遗留下的万世之作、丝路繁盛时代创作的敦煌壁画、西方现代主义经典雕塑——当我们看到这些物件以反复的样式变形或重新组合在眼前时,文明积蓄的精神力量以一种主动姿态引发了意义的内爆(implosion)。

    此种精神力量不仅来自被引用的文明象征物自身,更来自于全球化互联网所带来的文化剧变。我们对于希腊雕塑的认知,总停留在灰白石膏表面,却忘记它们原先是富有颜色的神像浮雕。 文明遗物的真实面貌被悬置在每位远道而来、在博物馆探索古代文明的观光客心里。人们甚至寄希望于网络,通过搜索引擎以想象文化发源地的图景。语境的缺失横亘在希腊神像原先的彩色表面和白色石膏之间,更横亘在雅典卫城与电子屏幕上的雕像照之间。正是因为我们对于这样的文化现实过于习以为常,才使得看似分庭对抗的“永生”与“进化”系列显得异常和谐和瑰丽。

    徐震从“艺术家时期”关注个体身份意识转向一个品牌对当下文化脉络的反复推演恰恰反映了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巨大转变。互联网带来的意识延伸从智识深处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的传统认知被信息与符号的泛滥瓦解,并让位于不断显像的文明停滞与标准失效。个体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信息超快速传播所带来的不真实感,意义、价值和真实的界限逐渐消融。面对这样“后真相”时代的文明,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徐震将“迭代”推举为一种面对后现代进程的有效方式——了无疆界的反复重组势必在无数次摧毁与重建中为当下开创新的文明范式。

  • 徐震专卖店

    2016.11.06
    没顶画廊,上海,中国

    徐震专卖店是由没顶公司直接经营的艺术品零售商店,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徐震”品牌创造的艺术品。

    店内销售由“徐震”品牌创造的多种类型丰富的艺术品。首家专卖店将以全新姿态推出全新系列作品,包括大型雕塑《永生》和《进化》、绘画系列《数据运动》、限量作品、服装、地毯、桌椅家具等,满足各个层面的精神需求。

    “专卖店”将重新定义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需求,为“分享”提供了一个“拥有”的起点。至此,使用艺术的权力出现在观众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艺术品成为必需品”的时代。

    作品

  • 徐震®个展

    2016.09.08-2016.10.08
    James Cohan画廊,纽约,美国

    柯恩画廊(纽约James Cohan)非常荣幸推出跨领域的中国艺术家徐震的个展。这是徐震与柯恩画廊的第三次合作,也是自2009年以来他的作品在纽约最为全面的呈现。展览将从2016年9月8日持续至10月8日,并在9月8日下午6-8点举办开幕酒会。

     

    2009年,徐震开始将其个人艺术身份纳入和转变为公司行为——没顶公司,一家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之后在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了艺术品牌——徐震,巧妙地将徐震变成了自己公司的一个产品。徐震的创作涉及多种不同的媒介与主题结构,使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一个奇特的存在。伦敦蛇形画廊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曾经这样写到: “徐震的社会政治评估令他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其艺术实践的广度,在其表面看来的自发性和令人惊讶的变调及转折之中,要将他在中国艺术场景中——或者说,在文化生产的大框架之内,锁定一个单一的位置,只会变得愈发复杂。”本次展览的作品剖析了痛苦、快乐和欲求的人类经验,以及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者的审美操纵。

     

    本次展览将展出《永生》系列中的一件大型雕塑作品、拍摄于1998年的录像作品《彩虹》、《天下》绘画系列的部分画作,以及创作于今年的全新平面装置作品《集团-(凸起)》。徐震的艺术创作以强烈的怀疑主义姿态逼近了“东方-西方”简单二分的有效性,他的《永生》系列就是东西方文化间最不隐讳的融合。这些雕塑是由古希腊神像和佛教雕像的混搭式嫁接,创造出三维的、跨文化的精致造型。其结果就是这样一件灵巧构建的作品,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是一份针对全球(文化)异同的巧妙宣言。《永生》系列令神圣与亵渎共处,否定了两者中任何一方的所谓至高重要性。

     

    曾于2001年亮相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录像作品《彩虹》,裸露的后背占据了屏幕,被反复拍打至皮肤渐变为骇人的红色。虽然拍打的声响清晰可闻,拍打的手却在剪辑中被抹去了。其结果是一幅描绘疼痛与忍耐的、深自肺腑又荒诞的肖像。

     

    与《彩虹》相反,徐震持续创作中的《天下》系列的油画作品则像是一枕纸醉金迷的美梦。他将一层厚厚的油画颜料堆叠在画布上,用奶油裱花嘴做出如奶油蛋糕般的精致花朵。颜料厚涂创造出惊人的浮雕感,吸引观众去触碰它、甚至品尝它。 “天下”在中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整个世界” 。奢华的表面以及暗喻的题目令作品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

     

    《集团 -(凸起)》是一件包含了多种SM道具的大型平面装置。作品远观似乎是一次哥特式形式主义的实践;然而在近距离观察下,可以清晰看出这是一件由皮革配饰和情色玩具组装、集合而成的艺术作品。徐震试图让观众将自己的文化联想投射到作品上,并以一种主观的方式去体验作品的意义。在艺术作品中稀释这些情色物件激起了性愉悦的想法——或许达到了令人不适的程度。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连同它们奢华、引人注目的视觉审美,代表了人类基本的三种情感——痛苦、快乐和欲望。这种感官上的三位一体是巴鲁赫·斯宾诺莎十七世纪专著《伦理学》的基础,该书是西方启蒙思想的重要基石;而这些情感同时也是东方佛学思想实践的基础。

     

    透过欧几里德式逻辑,斯宾诺莎认为,人类的所有情感都是由痛苦、快乐和欲望这三者衍生而来的。斯宾诺莎还是一名泛神论的早期倡导者——将整个宇宙和现实与神性结合起来的哲学流派。因此,根据斯宾诺莎,痛苦、快乐和欲望是我们得以体验无上神圣的基础。而在东方传统中,佛教以其核心教义——四圣谛,吸纳融汇了这些基础感受。四圣谛假定生活充满了苦难和烦恼,烦恼由欲望而生,停止对欲望的追逐则烦恼亦随之结束,而通过八正道获得自由才有可能。尽管佛教对前文所述情感的理解与斯宾诺莎式的西方诠释大不相同,这些主题的普遍性也证实了徐震作品中所表达的跨文化共同性。

     

    徐震的艺术作品激发了潜在且常常是不可控的感受。对观众的情绪操控,实则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操控消费者审美的极富洞见的注解。这种现实的蜕变由徐震另一件参展作品《聚焦》呈现了出来,一台胶片相机被一把原始土著长矛刺穿了镜头。渲染一台相机的无用是对现实至上论的一种隐喻性反击,因为相机理应是毫无偏见地记录和储存我们周遭世界的工具。作为一名出生于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时期的艺术家,徐震审慎观察着中国在全球化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老一代艺术家,他并不专注于政治色彩鲜明的创作,而是审视广泛渗透入中国社会、永不停歇的资本主义冲动。我们本能的感受是这些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早已被徐震预设和制造出来。《彩虹》引起了强烈的排斥感,《天下》柔美的色彩与触感则在引诱着我们,而《集团-(凸起)》或许会同时激起这两种感受。他精准预测我们反应的能力凸显出他神秘高超的心理洞察力,更重要的是,也凸显了跨越距离和文化差异、将我们紧密相连的人类普遍经验的存在。

  • 从达达到波谱:徐震与没顶公司

    2016.06.19-2016.09,27
    四川美术学院CAEA美术馆,重庆,中国

  • 集团

    2015.09.26-2016.01.10
    Kunsthauz格拉兹,格拉兹,奥地利

    徐震多年来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中国年轻艺术家群体中的一个领军人物。

     

    在这之前,徐震已经在格拉茨美术馆参加过两次群展,而这次的个展则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付出持久心力的结果。

     

    徐震的艺术策略正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快速发展的中国艺术。这些带有普遍的戏剧性、强烈煽动性的的雕塑、图片、行为表演、影像在当代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社会-政治性的,以及文化方面的禁忌。

     

    此次在格拉茨展出的作品亦是,那些可以持续不断地从他的“没顶公司” 生产出来的作品是对短暂速食的、全球性的消费主义社会的不断发问。这些作品仿佛在追问,我们的姿态将会定格于何处,以及如何创造出文化和精神上和谐的可能性。

     

  • 运动场

    2015.09.11-2015.11.07
    Walburger Wouters Gallery,布鲁塞尔,比利时

    在徐震建构其艺术系统的过程中,“运动”是一个最新的关键词,它指向并反思人类各种纷繁复杂的集体行为和意识。“运动主义”系列创作起始于2012年,徐震敏锐的抓住了“人有成就某种运动的愿望”、从而提出了“运动主义”之说。这次展出的新作“运动场”由搜集到的各种真实的运动路线作为原型构建了一个乌托邦空间。这个“运动场”空间是一座活体纪念碑,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纪念来提出更大的质疑,为无限的精神要求创造了一个祭祀的现场。而出现在“运动场”中的“真像”系列作品以传播媒介为创作媒介,其中一组是围绕信仰和符号进行创造并制作成图片装置,厨房煤气灶做成的莲花座和巨大的七彩佛像体现了徐震对于信仰和自我的信念之间的理解。取材自网络的“人参系列”挖掘出东西方文化对于同一种材料符号的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此作品暗示着一种于无序混乱之中昂然崛起的气度。

  • Witte de With 当代艺术中心成立25周年

    2015.07.14-2015.08.16
    Witte de With, 鹿特丹,荷兰

    在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成立25周年之际,该机构特别邀请艺术家们为其画廊创作作品灯箱展示。此件作品“One of Us Is On the Wrong Side of History!”,徐震将焦点瞄向Witte de With的海报档案库和其过往项目的视觉特征上。如此,作品通过侧面揭露Witte de With过去二十五年中展示的艺术品,反映其背后传递的语言手法和设计理念。档案以一个蔓延的视觉化诗歌体的形态被阅读和分解,由零散的记忆碎片和过去的声音构成。在“金属的语言”系列脉络中,徐震从文字原有的语言背景中抽取字体和排列形态,再用金属链条将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

     

    链条展示了Witte de With部分过往项目,重新排列在地上,像珠宝一样闪闪发光却又仿佛将要下沉到楼房的地基中。对金属镣铐的选择是对历史本身的矛盾性的反映:即是珍贵的宝藏,又是沉重的负担。

     

    灯箱里的图片拍摄自“金属的语言”系列作品,重新展示刻画了从政治漫画里抽取的部分语句。链条的闪亮光泽伴随着句子旁的感叹符号,令人唤起对涂鸦墙混乱画面的联想,将多人的独特宣言混杂进一张更大的图像中。

  • 徐震®艺术大展

    2015.03.28-2015.05.25
    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

    龙美术馆(西岸馆)值开馆一周年之际,将于2015年3月28日隆重推出“徐震艺术大展”。徐震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领军人物,也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国际当代艺术家,他纵览古今艺术,博采中西文化,融合两者精髓,通过对全球信息的精准处理和独特整合,生产出无限创造力。

     

    徐震 (1977年生于中国上海) 的艺术实践涉及众多媒介,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录像、摄影和行为等。本次展览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三万余平米空间呈现超百件作品,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徐震个人艺术作品展览,不但有1990年代末的早期个人代表作,更有2013年徐震的没顶公司推出“徐震”品牌后的一系列新作,点睛之作包括《欧洲千手古典雕塑》、《艺术品套装》系列 -“嚣张”、《永生》新作《双人头部支撑单手平衡雕塑》和《北齐圆雕菩萨立像,亚马逊和野蛮人》、《没顶曲项瓶》、《金属的语言》以及《集团》系列等。

     

    展览广告语“见证历史创造的时刻”揭示了此次展览呼应历史、开创文化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艺术家生涯的一次突破和飞跃。历史作为一种过往的符号,文化的代表,传统的标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徐震不断打破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在庞杂的全球文化中,一切均为他所用。他传承历史,从传统中广泛汲取营养,以一种充满文化自信、高度文化自觉的姿态,为当代而生。

     

    徐震以惯有的幽默姿态介入有关全球文化的各种议题,围绕全球文化共享经验再创造的主题,充满张力的表达将西方精神与东方文化巧妙地结合,一种超越传统范式的新文化在此诞生。全新创作的《欧洲千手古典雕塑》集合19座不同形态的西方古典雕塑,借佛像中千手观音之形,兼顾形式感与精神性,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震撼观众的视觉。《艺术品套装》系列把创作的各类艺术品按照不同主题需求进行组合,置于套装盒内,“嚣张”套装显示出嚣张、崛起中,不可一世的文化自信;“精神”套装象征一座奇异精神之旅的纪念碑,指引着纷乱的方向;“表达”套装强调群体喧嚣中,个体“表达”的执着需求。《永生》嫁接东方庄严静穆的佛像与希腊典雅精致的雕像,贯通广袤的时间和空间,指涉令人敬畏的艺术史,显示东方智慧的包容。《永生-双人头部支撑单手平衡雕塑》拼接两座西方雕塑,荒诞又触动神经的视觉效果完美体现力量与信念的平衡。《没顶曲项瓶》将中国经典古瓷的脖颈旋转九十度,成就陶瓷史最伟大动作。《意识形状》以社会、宗教和传统的范式为元素,发明了一套世界首创的心灵健身操。《金属的语言》收集漫画中的文字,用金属链条拼绘出独立而鲜活的短句,充分展现思想的质感。而《天下》新推出“黑光”系列,黑色的“奶油”丛林广袤深邃,散发出浓郁神秘气息,无畏无惧的力量喷薄而出。

     

    展览还将展示徐震的一系列早期个人代表作品。包括创作于1998年的录像《喊》,徐震在拥挤的上海街头突发性地喊叫,人群转过头时的惊恐和疑惑被一一捕捉。《彩虹》中男子被抽打的背泛出红晕,抽打的手却被抽离,对身体和生活的直观感受了然可见,这件作品也使他成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香格纳超市》在现场复制了一个便利商店,货架上整齐摆满了空产品,正常标价售卖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包装外壳,空无与内容的匮乏一针见血,艺术和商品之间的辩证关系再一次面临挑战。

     

    展览的策划理念是将参展艺术品的所有版本,同时并列展示,通过重复、重组,构成超级景观、高度明确的震撼场景,强调主体和意志力的强势存在,呈现一种新能量的可能。

     

    在全球化后网络的当下,徐震不断拓展艺术创造的方式,身为艺术家的他同时更身兼策展人、公司创始人、画廊老板等数职,在不同身份间切换自如又使创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带领没顶公司向全文化领域发展,从策划制作、研究出版、画廊到艺术衍生品开发,开启每一个维度,身体力行着“生产创造力”这一核心思想。

  • 20岁-徐震®个展

    2015.03.11-2015.03.18
    PMQ,香港,中国

    没顶公司联合郑志刚先生、周大为先生将于2015年3月10日共同推出《天下》绘画“20岁”系列,在香港PMQ元创方展出一场艳丽壮观的独秀。夸张华丽的布置陈设将艺术家“艺术品就是商品”的理念推进一个新的视觉与解读层次。斑斓色彩在空间的碰撞激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占有欲,一席狂欢飨宴就此开启。

     

    系列标题“20岁”源于对20岁爱情的好奇。艺术家收集了人们心目中20岁爱情的颜色,将它们在布面铺开。鲜粉、嫩黄、亮紫或明红,堆叠的颜料形成流动的光影,吹弹可破的表面绽放着生机和爱意,让人垂涎欲滴。神经被挑动,血管在膨胀,忍不住想振臂大喊:“Oh yes,20岁!”

     

    《天下》绘画是艺术家徐震最著名的绘画系列之一,曾作为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的代言在全球范围内被推崇。犹似刚出炉的新鲜蛋糕上一层浓厚的裱花奶油,令人口舌生津的食物色泽与奶油花形搅拌融合在巴洛克风格的雕花丛林里,呈现出一种极端密集与狂欢。愉悦、疯狂的感官主义作品在具有相同性质的现实中,共同构成了一种异常奇妙的刺激感受。

     

    此次以产品形式推出艺术作品,是艺术界的一个创举,也是艺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当人们还认为艺术作品只在画廊和美术馆而目不可及时,没顶公司创新引入产品的形式,用广告方式呈现艺术作品,量身打造专属宣传广告,以最直接的形式将完美传递给观众,在带来极致感官刺激的同时更无限扩张其影响力。

     

    20岁的爱情,有心动,有甜蜜蜜,有恋人絮语。梦幻与疯狂,尽在2015年3月10日,《天下》-“20岁”全球首次亮相,邀您同享。

     

  • 徐震® – 没顶公司出品 – 快乐似神仙

    2014.11.11-2014.12.26
    香格纳主空间&H空间,上海,中国

    “我的工作是怎么找到一种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文明。当你有足够的信心作为人类的一员去看待这些现成品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破除成见,成就新的自我。”

                                                                       ——徐震

     

    11月11日,由没顶公司出品的《徐震:快乐似神仙》将在上海香格纳画廊隆重开幕,展览将展出徐震创作的最新装置、雕塑和平面作品。

     

    徐震的艺术实践涉及众多媒介,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录像、摄影和行为等,且经常糅杂于一件作品中。他对今天极尽庞杂交汇的全球信息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的整合能力,广泛地吸收知识并从中生产跨平台和跨媒介的作品。比如创作于1998年的录像《喊》,徐震在拥挤的城市街头突发性地喊叫,只是为了捕捉数百名路人在瞬间的惊望回头和各种反应。《喊》和另一件录像作品《彩虹》使他迄今为止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2007年的装置《香格纳超市》则按照原比例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现场复制了一个上海便利商店,货架上摆满了被抽空的包装、标价售卖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壳,在艺术市场泡沫即将破灭的当时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辩。徐震在2014年的另一件重要新作是将“东方”和“西方”简单粗暴地并置——将希腊风格和佛教的无头经典塑像,颈对颈地组装在一起,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国艺术来说这无疑是最正确的陈词滥调。

     

    仿佛是如神仙般地兴之所至,《徐震:快乐似神仙》展览进一步挑战“重组”的概念,重新组装人们熟识的佛像雕塑,将出人意料的材料以隐秘的逻辑整合拼装,由此诞生新的视觉感受,并离奇地与周遭的世界保持某种吻合,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这是意识与意识的对话,涉及文化、历史、艺术、宗教、传统、政治空间……而经过重组之后,所有的材料都颠覆了其固有的传统与涵义,呈现出强烈的陌生化和刺激性。而这些作品又被组装在一个展览空间里,触目所及,是被颠覆的文化习惯冲撞着观者的视觉,展场由此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分裂与错乱的气息,这正是没顶/徐震以艺术的创造对现实进行的一种放肆的撩拨。

    作品

  • 猎物——徐震®个展,没顶公司出品

    2014.05.14-2014.07.25
    Nathalie Obadia画廊, 巴黎,法国

    赤贫家庭的绘画“猎物系列”,是根据没顶公司派出的专门摄制组,深入上海郊县、贵州山区等地寻访收集拍摄的照片并应用古典油画技法的再度呈现。在每幅画旁边都注明了详尽的拍摄住址.这组作品是在“破旧”迷恋的美学趣味上加入一种道德元素,形成一种审美与道德认知的不协调,反讽艺术与贫穷之间的美学关系。

  •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2014.04.04-2014.04.18
    香格纳新加坡,新加坡

  •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2014.01.18-2014.04.20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艺术家徐震(现居于上海)的大型中期回顾展,探讨其关于地缘政治主体性和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现状的观念表达与实践。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即将于2014年1月18日至4月20日期间推出展览“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徐震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对今天极尽庞杂交汇的全球信息有着强烈求知欲和独特的整合能力,广泛地吸收知识并从中生产跨平台和跨媒介的作品,是上海艺术界的领军者和出生于1980年代后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引路人之一。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UCCA首席策展人蔡秉桥联合策划。

    徐震 (1977年生于中国上海) 的艺术实践涉及众多媒介,包括绘画、雕塑、机械装置、录像、摄影和行为等,且经常糅杂于一件作品中。“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在UCCA大展厅呈现,包括逾50件装置、10件录像、40件绘画、拼贴和多件行为作品,展览脉络十分清晰:从徐震1990年代末的早期个人创作,到2009年创立没顶公司之后的集体身份创作,再到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品牌“徐震”并发布一系列重要新作。

    展览标题“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揭示了长期以来徐震的个人实践和他所根植的上海当代艺术圈之间的关系。自2009年开始,徐震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绑定在“生产当代艺术”的没顶公司名下,作为公司老板继续策划项目、制造作品并以集体的名义参加展览。没顶公司体现了徐震的独一无二之处:将艺术实践、策划和推广融于一身,综合构造了其多元化的艺术生涯和在上海艺术领域的特殊地位。这种消解自我角色的创作方式是对当代艺术体系中的身份政治的反叛,自1997年徐震开始艺术创作至今,他的作品一直是集体力量的产物。

    馆长田霏宇认为,“自新世纪之初,徐震在怀疑、行动、思考和不断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体系,造就了中国当代艺术迄今最具说服力和自省精神的一系列作品。我们期待向更多尚未熟知这位杰出艺术家的观众们介绍和展示他的重要创作。”

    徐震以其惯有的嘲讽姿态介入庞杂多变的论题,近似于伊夫·克莱因式的恶作剧:从《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一个充斥着虚构的中东艺术家作品的“群展”) 中的跨文化政治和国际视角,到《饥饿的苏丹》(在展厅内原样重现了凯文·卡特摄于1994年的同名代表作) 中的关于种族和苦难的窥私癖与道德焦虑,再到《8848-1.86》(徐震“锯掉”了等同自己身高的珠穆朗玛峰顶,并运到美术馆参加展览) 对当代艺术系统的游戏规则的调侃。综合来看,徐震的艺术实践反映了艺术家个体对于国际当代艺术系统和游戏规则的持续关注及深刻质疑,而“中国当代艺术”这一标签是最直接的例证。徐震反复地探测那些侵蚀观者的视觉经验的中介物,尤其当对象是异质文化时所产生的转译问题。

    “徐震:没顶公司出品”将呈现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品,包括创作于1998年的录像《喊》,徐震在拥挤的城市街头突发性地喊叫,只是为了捕捉数百名路人在瞬间的惊望回头和各种反应,这件作品使他成为迄今为止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2007年的装置《香格纳超市》则按照原比例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现场复制了一个上海便利商店,货架上摆满了被抽空的包装、标价售卖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壳,在艺术市场泡沫即将破灭的当时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辩。在2013的新作《意识形状博物馆》中,徐震以一系列社会、宗教和政治的规准去陈列考古学及人类学文物——实际上只是摆放同样的照片——对地点或时间的起源则毫无尊重。

    UCCA的大堂亦将呈现本展的一件重要新作,徐震在字面上将“东方”和“西方”简单粗暴地并置——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国艺术来说是最正确的陈词滥调——将无头的希腊风格和佛教的典型化塑像颈对颈地组装在一起。

    展览由UCCA与没顶公司联合打造。同期出版画册《徐震:没顶公司出品》,亦是徐震迄今为止第一本综合性的作品集,收录有田霏宇和鲁明军的评论文章。展览期间,徐震还将作为由田霏宇策划的第16届军械库艺术展 (2014年3月5日 – 3月 9日)“聚焦:中国”展区的委任艺术家,为博览会现场打造独特的视觉呈现。

    作品

  • 重要的不是合同

    2013.12.22-2014.03.22
    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3年·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仍由一个大型艺术展和《偏离17°5》两部分组成。2013年,大型艺术展选定上海“没顶公司”作为参展单位,展览“重要的不是合同”。

    “没顶公司”(MadeIn)是由上海著名艺术家徐震于2009年组织成立的观念主义艺术团体,近年来,他们通过一系列跨界活动,以开放的姿态不断突破各种艺术体制、艺术生态和艺术规则的现行桎梏,在对社会“有机体”多样性的视觉控制、重组与制造中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独特位置,成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观念艺术团体。

    系统性与景观性几乎是“没顶公司”的全部视觉策略,它通过制造复合景观完成对各种意识形态、消费、社会和艺术符号的操纵、控制和质疑,这是一种将驱魔与制造神话融为一体的循环游戏,通过这种视觉智力游戏它使艺术与现实保持着一种幽默而又富批判性的距离,按照徐震的说法,“没顶公司的价值观更倾向于一种移动的、不断变化的认识”,它的目标就是“把称为‘作品’的东西从当代艺术系统中(意识中)解放出来”。

    “没顶公司”为“2013年·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提供的方案一如既往地呈现了这种富于幽默感的视觉逻辑,它努力控制着庄重与戏谑、无趣与有趣、沉默与表达、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间的某种平衡,同时力图构成公众阅读与艺术本身间的一种新型的观看方式,一种以“好奇心”和“误读”为基础的观看,在徐震和他的团队看来,观者的误读和好奇心本身就是作品创作材料的有机部分,艺术家的本分之一就是调整好艺术与这种好奇心之间的“供需关系”,而在我们看来,这也是“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所设定的诸多目标中的一种。

    “重要的不是合同”分两部分,一是场地室外现场改造成一个花园,这个花园的路线由各种革命运动路线组合而成,观众可在里面散步和欣赏作品。第二部分是在路线花园内竖起30-40杠旗杆,每个旗杆上挂一幅旗帜,每幅旗帜上印了一份华侨城(OCT)员工合同,并有每个员工的签名,每根旗杆内置吹旗的风扇,这些合同组成的旗帜定时飘扬。

  • 运动场-徐震®个展,没顶公司出品

    2013.04.27-2013.06.23
    长征空间,北京,中国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成就某种运动的愿望”——徐震

     

    “挑衅“一直是徐震艺术创作中的主线,他总是自觉地不断触碰各种禁忌、定义和规则,比如他早期的作品《8848-1.86》,充分体现了对于权利和真相的怀疑——这件作品是一个“搅局”,反讽人类对某个“高度”共有的既虚幻又盲目的追求,含括对人们由于野心、霸权、私欲而引发的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话语颠倒混乱所构成的现状。徐震的创作由挑衅出发,进一步生成了对‘破坏/重建’的日渐系统化。这样的逻辑演变最终导致2009年他宣布“徐震”结束、“没顶”开始。在没顶公司的工作中,我们看到的是徐震领导下的创作团队通过更激进的态度活跃在艺术创作、权力、商业的边缘,“没顶”以一种类似于公开的“卧底”身份去碰触机制中的各种经验。

     

    在徐震建构其艺术系统的过程中,“运动”是一个最新的关键词,它指向并反思人类各种纷繁复杂的集体行为和意识。“运动主义”系列创作起始于2012年,徐震敏锐的抓住了“人有成就某种运动的愿望”、从而提出了“运动主义”之说。这次展出的新作“运动场”由搜集到的各种真实的运动路线作为原型构建了一个乌托邦空间。这个“运动场”空间是一座活体纪念碑,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纪念来提出更大的质疑,为无限的精神要求创造了一个祭祀的现场。而出现在“运动场”中的“真像”系列作品以传播媒介为创作媒介,其中一组是围绕信仰和符号进行创造并制作成图片装置,厨房煤气灶做成的莲花座和巨大的七彩佛像体现了徐震对于信仰和自我的信念之间的理解。取材自网络的“人参系列”挖掘出东西方文化对于同一种材料符号的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此作品暗示着一种于无序混乱之中昂然崛起的气度。

     

    没顶公司2013的春季发布将在长征空间以徐震个展的方式呈现,届时,观众可以现场体验徐震的“运动主义”。徐震把人类有目的的行为(和思考)都视为一种运动,从而对这种运动的强度提出要求,秉持此种态度,由此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至此,徐震延续了他一贯的主题:挑衅、怀疑、煽动,并勇敢的向世界亮出了他的态度。

     

    没顶公司出品

  • 动荡

    2020.05.11-2020.07.31
    外滩18号临时空间,上海,中国

    【2013年5月11日,上海】

    由上海外滩十八号主办,由著名当代艺术家徐震先生创作的行为绘画艺术品《动荡》于2013年5月11日起至7月31日作为外滩十八号今年度的第一次公共艺术项目在外滩十八号的大堂展出。

     

    《动荡》行动绘画,2012

    作品“动荡”的主体是满墙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类似笼子的一些黑色抽象图样。

    这些图形都是利用黑色喷漆,在画布上的一个固定点上向四周喷出,最后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喷嘴最后也被保留在画面上。通过一种极其简单的行动方式和组合,制造出一种抽象审美趣味的画,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平常对抽象绘画欣赏之外的经验。

     

    此次实践显得简单快速。是通过一种行为方式,制造出“绘画”,而潜在的目标都是基于固有绘画(画面)经验之上的。所以,创作方式的行动(观念)要大于实质的个体画面呈现。在单幅的绘画语言上更加重视。这次的行动加上喷涂的绘画语言,使单幅绘画找到了存在的“合法性”,但展出的方式,反而削弱了纯绘画图像的观赏经验,这些绘画如同墙纸,或是交互构成的多面装置,观者在其中多少可以体悟行动绘画之时间。

  • Offsite:MadeIn Company

    2013.04.26-2013.09.29
    Vancouver Art Gallery,温哥华,加拿大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没顶公司

    2012.11.17-2013.01.02
    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2年11月17日至2013年1月2日,“没顶公司”将进驻民生现代美术馆,真实曝光没顶公司的完整形态。届时,没顶的研究与行政区、artbaba办公室、作品展示区、平面作品制作区、立体作品制作间全部移师民生现代美术馆,公司员工也将在美术馆内和公众观看下进行日常工作以及创作与制作。

     

    “没顶公司”是国内知名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由艺术家徐震创办于2009年,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3年多来,没顶已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一个社会机器,以其复杂的形态、多元的生产和频繁的活动不断制造各种话题,让没顶成为了一种艺术现象和一个“社会装置”。展览期间,公众可以零距离观察这一“社会装置”的真实结构与运作状态。在这个展示其真实日常工作的现场,没顶与观众之间必将形成一种彼此介入的语境,在此语境下可能产生的互动不可预知,只有在项目展开后才会揭晓。

  • 运动——没顶公司2012秋季作品发布

    2012.09.05-2012.10.07
    没顶公司展厅,上海,中国

    没顶公司提出:运动,是人们遵循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精神思想的活动需求,通过锻炼、思考、实验、决策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认识水平,丰富人生价值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针对这一概念没顶公司推出了最新作品《运动》系列。此系列作品包含平面,装置,表演等各种形式的创作

    没顶公司创办于2009年。是一个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这对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收藏消费系统以及作者权等问题开始了全面挑战和标准的刷新。

  • 徐震®: 禁闭城堡

    2012.06.07-2012.07.22
    蒙泰尼利博物馆, 布拉格, 捷克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动荡

    2012.04.27-2012.05.26
    没顶公司展厅,上海,中国(没顶公司)

    没顶公司将于4月26日推出的最新个展“动荡”。 展览将展出3个系列的最新作品,包括了行动绘画、装置 和最新创作的真像系列图片。这些创作将以互相混杂、 彼此激发的陈列方式呈现出一个“动荡无比”的气场。这种 气场源于没顶公司长期对“如何由艺术作品引发‘活力’”的 关注,对此不断进行创作,并针对“展示”提供鲜明的艺术 实践。

    来自没顶公司的言论中有这样一个概念:“相对于内容, 我们更关心创作所带来的一种活力。”这里并不是指生理 意义上的“活力”,而是混合了欲望、判断、刷新、紧急、 故意、怀疑……等各种概念,并经由没顶公司的工作而动 起来的一种活力。

    由此,“动荡”亦是没顶公司最新创作状态的反映,也是这 个时代的特征:随时被消灭,随机又出现。

  • 醉生梦死

    2012.03.17-2012.05.16
    Nathalie Obadia画廊,巴黎,法国

    此展览使用各种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政治、宗教、科学因素提出对人类历史的另一个观点。就像过去挂毯经常叙述历史与宗教事件,由漫画、绘画资料构成的综合材料拼贴具有讽刺意味的方式介绍我们对我们历史的不同表达(理解?)混合在一起。展览提出到不同方面,例“战胜”、“权利”在“自我消耗”、“重复的胜利”;通过科学寻求真理以及控制“梦的标本”;宇宙学、哲学和自我观察在“醉生梦死”⋯⋯

     

    高密度海面雕塑来自于部落艺术在画廊的不同展厅展示。这些强和大的图腾或图表,像一个诱饵一样,引起我们反思意识形态与信仰。此展览“醉生梦死”是一种对我们存在的失眠状态的反省,让我们复议我们知识与了解的本质。

  • 意识行动2011没顶公司最新作品展

    2011.11.12-2011.12.12
    香格纳画廊和H空间,上海(没顶公司)

    此次展览中没顶公司的作品将围绕“行动”这个概念展开,从2009年第一个个展“中东当代艺术”起,“行动”就成为没顶公司不断强调的一种方式。2011年上半年没顶公司又创造出集合了人类各种精神、思想等动作的“意识形状”健身操。这些思考和创作都能看到公司在创造作品之外强调着“行动”的意义。

     

    在最新的“意识行动”系列作品中,没顶公司为观者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欣赏艺术品方式,拓展了“物”的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重新定义了观看的权利关系。“意识行动”也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在行动”。没顶公司提出在当代艺术中“怎么做都是不够的”。在不断补充、变形、重定义艺术的过程中,作为“物”的艺术品将和作为“行动”的意识一起成为新的观看的内容而挑战现实。

     

    没顶公司自2009年创立起,作品曾多次在国际重要机构的展览中展出,其中包括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瑞士伯尔尼美术馆、英国IKON美术馆、比利时S.M.A.K美术馆、中国民生当代美术馆、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釜山双年展。

    作品

  • 意识形状

    2011.04.16-2011.06.19
    长征空间,北京(没顶公司)

    “意识形状”是一项对意识及相关思想研究进行深入体验而发展出的一套运动。不仅增强体质,其形式丰富的动作还由人类各种古老的传统思想演化而来,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精神追求,因而如果实际练习,可能激发出人们对于精神和身体关系的思考——以何种观念应对身体、心灵、情感与精神历史……

    开幕当天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系列绘画作品,它们延续了没顶公司去年“不要把信仰挂在墙上”和“有效期2”两个展览中关于绘画和媒介关系的探索,在主题、技法、视觉效果上均有不同层面的突破。绘画是一个既直观表现人的感知又体现思维方式的媒介,同时在实际中又以具体的艺术物品的身份和大众媒体产生着联系——没顶公司正是在把绘画理解成这样一个特殊媒介的基础上展开探索。

    解读没顶公司的工作,往往聚焦于量化生产、商业化等等具体现象,或诸如没顶公司的集体创作、反体制是真是假?是不是有机会主义的工作倾向?等等话题。

    大多数时候人们关注创作物化为物品那一时刻背后的原因,而不去观察比较艺术家和周围环境、创作和阐释等等各种关系的变化状态;大多数时候人们在意艺术家规划里、行动中具体步骤是否有突破,而绝少看待创作发端时问题的指向、问题的容量——容量有多大就意味着开放性有多大,也就意味着我们常说所谓的可能性有多大;大多数时候人习惯于割裂地看待作品和阐释、创作和传播的关系。

    “意识形状”的发布项目不把长征空间作为常规艺术展览现场,不是要质疑通过展览、通过具体空间进行推广传播作品的手段和方法,而是要跳出这种手段和方法背后必然隐藏的意识形态,把现实社会可能会与艺术发生关联的现实状态作为没顶公司艺术工作的实际切入点,对这些相互发生关系的工作经验做非常具体的体验和转换,以工作量和广度进行实践。

  • 意识形状

    2011.04.08-2011.06.19
    伯尔尼美术馆,伯尔尼,瑞士(没顶公司)

    《蔓延》这个概念是利用全世界漫画作为创作材料而展开的针对各类问题的思考和创作。包括漫画中的概念,言论,文字,形象,故事等。

     

    我们希望能在伯尔尼美术馆内再次创造《蔓延》系列。没顶公司设想让《蔓延》系列的作品进入伯尔尼美术馆。让整个美术馆成为一个《蔓延》概念的载体,形式上包括使用动画,表演,概念,短片,装置,等方式。

     

  • 不要把信仰挂在墙上

    2010.05.30-2020.07.18
    长征空间,北京(没顶公司)

    没顶公司关注已有艺术系统的内部结构,而不仅仅停留在使用经验和个体生存经验上,公司的尝试扩大了原有个体的工作范围,以形成另一种工作方向。

    可能针对没顶公司的理解大多从身份、商业、生产等几个方面展开,但没顶公司的重点是针对问题研究的不可封闭性,对理解方式的不限制性进行工作,并强调一种能产生事实的态度和方法。关键词是“产生”而非“生产”。

     

  • 看见自己的眼睛

    2010.05.26-2010.06.11
    IKON美术馆,伯明翰,英国(没顶公司)

  • 又有新的物种!你说他们应该叫什么?

    2010.05.15-2010.06.26
    弗羽森画廊,洛杉矶,美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徐震录像作品

    2010.04.17-2010.05.22
    WALDBURGER 画廊,布鲁塞尔,比利时

  • 蔓延到北京-没顶公司出品

    2010.03.07-2010.04.11
    香格纳,北京(没顶公司)

    香格纳北京空间在成立二周年之际,隆重推出“没顶公司”(MadeIn)最新作品展 — 蔓延到北京。

    此次由“没顶公司”出品的前所未见的综合材料装置展“蔓延到北京”所展示的作品由多种奇特的材料巧妙制作而成,种类涵盖装置、雕塑以及多媒体,其中部分作品参加了09年12月初的巴塞尔迈阿密海滩博览会,之后在今年1月香格纳淮海路空间展示。作品所展现的那些老生常谈的讥讽与争议话题均来自“没顶”公司在中国收集到的讽刺漫画。其中“蔓延”系列有趣地将绘画转化成三维物品,有时看起来好像液态般柔软,有时轮廓会被有意地解体,变成厚重却又不失华丽的雕塑。“金属的语言”是一套由铁链和手电筒组成的装置作品,项链与铁链像圈套一般铺在地面上,而打着微弱光线的手电筒则像小小的警示。“爱情其实就是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的结果”是综合材料装置作品,由各种废弃的泡沫塑料包装块组成一幢巨大的没有入口的房间,内部舞台的灯光从缝隙中透出绚丽而又诡异的色彩。

  • 蔓延到上海——没顶公司出品

    2010.01.11-2010.02.28
    香格纳在淮海路796号,上海(没顶公司)

    香格纳画廊796淮海路向您隆重推荐来自“没顶公司”(MadeIn)的最新作品展:蔓延到上海。“没顶公司” (MadeIn)是由艺术家徐震创办的艺术机构,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没顶公司”致力于人文精神的探索,并以调侃和虚构的手法表现当今世界冷酷且激烈的矛盾与焦点。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出色地使用了多种奇特的材料制作作品,作品种类也涵盖了装置、雕塑以及多媒体作品。

     

    这次展出的作品均参加了12月初的巴塞尔迈阿密海滩博览会,“没顶公司”为此所策划的前所未见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蔓延”(2009),这个系列的作品运用了了诸多的材料与面料,这些可以触摸的作品有趣地将绘画转化成三维物品,有时看起来好像液态般柔软,有时轮廓甚至会有意地解体,变成有着厚重而华丽色彩的雕塑。“金属的语言”是一套由铁链和手电筒组成的装置作品,项链与铁链像圈套一般铺在地面上,而打着微弱光线的手电筒则像小小的警示。

     

    与瑞士巴塞尔博览会一样,巴塞尔迈阿密海滩也是国际艺术界的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博览会将展示国际当代艺术最新的发展趋势,并面向全球最顶尖的画廊。而香格纳画廊是国内第一个参加巴塞尔迈阿密海滩博览会的中国画廊。

  • 没顶公司 – 看见自己的眼睛

    2009.12.03-
    S.M.A.K.画廊,比利时(没顶公司)

  • 孤独的奇迹: 中东当代艺术展

    2009.09.10-2009.10.10
    JAMES COHAN 画廊,纽约,美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 , 展厅2

    2009.09.06-2009.10.10
    香格纳H空间,上海,中国

    本次展览是以中国人的理解方式对中东多元文化状态的一种艺术呈现。 展览作品是以尊重、客观、严谨为基本创作观。以中国人特有的敬爱之心看待中东世界。希望这种客观、互敬的第三者视角能促进彼此间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了解和包容对方。用艺术的方式促进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世界的和平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做出努力。

    本次展览所涉及的形象、文字都是选用世界各地各种媒体公开发表的漫画为元素,拼贴、组合而成。选用的所有素材都尽可能考虑到各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在客观平等的创作中,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在艺术中融化矛盾,在艺术中共享和平。

    艺术之美不分彼此,爱更不会分彼此。墨子曰:天下相交则治,相恶则乱。我们是为促进了解而创作。就如展览题目所言,我们希望艺术是双清澈的眼睛,透过它能看到我们彼此纯洁的内心。

  • 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 , 展厅1

    2009.09.06-2009.10.10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中国

    本次展览是以中国人的理解方式对中东多元文化状态的一种艺术呈现。 展览作品是以尊重、客观、严谨为基本创作观。以中国人特有的敬爱之心看待中东世界。希望这种客观、互敬的第三者视角能促进彼此间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了解和包容对方。用艺术的方式促进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世界的和平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做出努力。

    本次展览所涉及的形象、文字都是选用世界各地各种媒体公开发表的漫画为元素,拼贴、组合而成。选用的所有素材都尽可能考虑到各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在客观平等的创作中,减少误会增进了解。在艺术中融化矛盾,在艺术中共享和平。

    艺术之美不分彼此,爱更不会分彼此。墨子曰:天下相交则治,相恶则乱。我们是为促进了解而创作。就如展览题目所言,我们希望艺术是双清澈的眼睛,透过它能看到我们彼此纯洁的内心。

  • 最后的几个蚊子

    2009.06.18-2009.07.05
    IKON美术馆,伯明翰,英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ARCO 马德里 2009 ,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2009.02.11-2009.02.16
    马德里,西班牙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可能性第一 , 徐震个展

    2008.11.01-2008.11.30
    长征空间,北京,中国

    “可能性第一”词语连线填空
    示例:(艺术家徐震)在被(注视下)还可能(支撑)多久?

    1、(人类)在被(媒介化)(的空间内部)还可能(生存)多久?
    2、?
    3、?
    4、?
    5、?
    …… ……

    人类                               媒介真实
    监视器                           支撑
    茅草                               窥视生存体验
    黑人                               身临其境
    树                                   生存
    秃鹰                               空间内部
    黑夜                               注视下
    土                                   媒介化
    地球                               社会现实
    艺术家徐震                     假设中
    飞船                               绝对真实
    宇航员                            生理现实

    徐震,男,生于1977年。如今生活工作于上海。

  • XU ZHEN, FOLKERT DE Jong AND MARTHA COLBURN , 徐震香格纳超市

    2008.09.06-2008.10.04
    COHAN 画廊,纽约,美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JUST DID IT!

    2008.02.05-2008.03.08
    James Cohan 画廊,纽约,美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徐震: 香格纳超市 | 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2007

    2007.12.05-2007.12.09
    迈阿密海岸会议中心,迈阿密,美国

    徐震好在作品中挑衅各种复杂、敏感的地带,直截了当、毫不隐讳。他那些张扬的作品,充满与生存环境的对立、与文化语境的摩擦、极力标榜个人主义而坚决抵制被整合。徐震最新的装置作品亦是这样的一项计划,即利用市场游戏规则来映射艺术与全球市场崩盘的可能性。

    《香格纳超市》(2008)有效地阐释、利用、甚至创造了一个微妙的权力关系网。这件装置,按原大复制了一个典型的中国超市(按1:1的比例复制,并由艺术家重新命名),并将其搬到了太平洋的对岸——美国。讽刺的是,从渊源和外观上看,这些中国超市的原型来自于西方,然而它们却被中国政府视为抵制国外同行(例如西方连锁超市)的工具而大力推广和鼓励。它们标识鲜明、分布密集,散落于全国各地,早已成为中国城市风景中不能忽视的景观。这些中国连锁超市每天24小时营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所有能想到的必需日用品。它们的货架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知名商品(例如汽水、香烟和奶制品等),自然而然地与本土商品混杂在一起,例如泡菜、干果、面巾、报纸和白酒等等。

    一进入徐震的装置,或许你马上能察觉到这个超市的别样之处。超市中所有商品的包装里,除了空气,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空的,只有外壳。徒有其表的超市、古里古怪的商品,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交换价值的危机而不仅仅只是流于批判。空无与内容的匮乏,同时自相矛盾地定义着这件艺术作品的特质,最重要的还是“空无”:即一个最具纯洁表象的景观。提到景观,令人想到居伊?德波的经典表述,“资本不断累积到了某个程度即转化为形象”。被抽去实质内在的超市,暧昧不明,似乎暗示着这样一个悖论,无论是食品或图像,消费至关重要,但亦是毁灭性的。

    徐震的《香格纳超市》以否定的态度挪用了经济策略。这家商店就像舞台一样,展演着以艺术、真与虚为角色变换的世界,或许其中更重要的是,东西方之间的较量。由于贸易扩张中的一些作为,例如因装运含有农药和违禁药物的食品而被拒入境的商船,中国最近已成为全球争议的核心国家。随着每一起出口食品和其他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曝光,“中国”这一特殊品牌,在西方看来越发可疑。因此,中国是否真的试图与美国企业抗衡而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呢?或者他们只是简单地以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所提出诱人却隐晦的“致富光荣”为准则行事。而这样的不确定性仍然使得《香格纳超市》将矛头指向西方的批评或是中国的标准。

    这件作品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再现的性质、所有权的形象,以及生产、流通与观众接受的过程。它涉及了作者身份、真实性、虚构与现实等观念。徐震将超市转换成一个批评游戏的对象和诙谐模仿价值交换体系的框架。他试图打破艺术与商品的辩证关系,而恰恰是以艺术商品的形式。事实上,这件作品的关键之处在于以商品出售的方式展示了像幽灵一样的“空无”。在巧妙隐射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这一超市亦重新书写了商品和赝品的编码——物体将如何被转化为文化案例、如何被有效投资、以及如何被观众和消费者所认知。

  • 第38届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艺术无限-徐震18天

    2007.06.12-2007.06.17
    艺术博览会,瑞士

  • 一只动物 , 徐震个展

    2006.05.20-2006.05.27
    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上海, 徐汇区

  • “8848-1.86”

    2006.03.05-2006.04.15
    香格纳H空间,上海,中国

    2005年8月,徐震及其队友登上海拨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顶锯下,并运下山。
    这里陈列着这个锯下来的山峰,锯山过程的纪录片,一些资料和所有和这一次行动有关的物品。
    徐震,男,1977年出生中国
    沈赳赳,男,1978年出生中国
    俞玮,男,1979年出生中国
    金锋,男,1967年出生中国

    徐震出生于1977年,1996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
    近年来徐震一直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他的作品以聪颖犀利、简短轻松的风格带给观者不断的惊叹。
    他的作品近些年来频繁在国内外的大展中出现,包括上海双年展,最近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还参加过两次威尼斯双年展(包括2001年第49届及2005年第51届中国馆)。今年计划在荷兰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做个展。

    8848是众所周知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徐震把他锯掉了1.86米(他的身高),运到横滨来参加展览。人们可能不相信这是个事实,就象人们从来不去怀疑8848是不是个事实一样。这种相信和怀疑的关系,就如同标准、高度、真实、界限等,是 “长征 – 唐人街”所要介入的重点。作品提出人类对某个”既成事实”的”公共普遍认可”的荒谬性。以”游戏”人类”高度”为契机颠覆和搅乱人们对社会、历史价值观的已有判断经验。

    我们无法判断徐震和他的队伍历尽苦辛,攀登珠峰,把山峰锯掉四米的艺术工作与最近的用科技手段重新测量珠峰高度这一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徐震认为大概是他所做过的事消息泄漏所至。

    艺术家制造一个”被移置的公共事实”,对应于唐人街这一同样被移置的”空间事实”,从文化意义上质疑”唐人街”被各种不同话语所呈现”事实”的真实面目。同样被质疑还有”唐人街”这个利用各种符号进行民族自我表征、自我体认下的公共有效性实质。这件作品是一个”搅局”,反讽人类对某个”高度”共有的既虚幻又盲目追求,含括对人们由于野心、霸权、私欲所引发的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话语颠倒混乱构成现状。

  • 8848-1.86 , 徐震个展

    2006
    BOIJMANS VAN BEUNINGEN 美术馆,鹿特丹,荷兰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小心点, 别弄脏

    2002.09.19-2002.11.09
    WALDBURGER 画廊,柏林,德国

    对不起,此内容只适用于美式英文

  • 公众号名称:徐震 Xu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