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

李汉威作品《六千万美元的人》,2023
前:冯至炫作品《美国野牛》,2023;后:王梓全作品《一场车祸》,2020
复星艺术中心于2023年03月30日至2023年05月14日呈现由徐震策划的群展”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带来施政、李汉威、王梓全、佩恩恩、方阳、费亦宁、边云翔、冯至炫、善良、田翊、李昕頔、Andrea Muniáin、Lauren Lee McCarthy、Paul Chan、Tala Madani十五位艺术家使用新媒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展示了中国和国际艺术界的新一批艺术家在新技术,算法,人工智能,虚拟世界中如何创造,发明,检验自己的反应和生命体验。

在今天大数据环绕的社会现实里,这些艺术家在区块链中觅食,在软件升级中升级自我认知,在走向网红的气氛烘托中走向艺术明星。艺术创作是他们对这些新人类生存境况的真实消化结果。这些艺术家实验出了技术的另一些可能,他们用艺术的名义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和表达情感,欲望的新动作。

佩恩恩作品《坏数据表演—电子竞技》2023

在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技术的革新一次次推动了艺术的质变——从19世纪合成颜料的广泛使用与摄影术的发明,到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的诞生与民用,新的艺术形态不断在历史的流变中演化与成形。在技术爆炸的今天,当新媒体、大数据算法、区块链、人工智能以远远超出人类想象的速度迫近文化艺术的核心,艺术能否发起一次反向的制动,这一次,不再是技术决定艺术将向何处去发展,而是由艺术来反向地制动与决定技术?

边云翔作品《Arete》,2022

Tala Madani - Manual Man, 2018 (clip)

Tala Madani 作品《Manual Man》

保罗·维利里奥 (Paul Virillo) 曾以电影艺术为例,讲述了技术的发展虽然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全面加速,却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和一种区别于传统艺术的路径,即“在速度中生产艺术”。然而,当人们观看电影如何运用技术去呈现那些脱轨于现实的动态图像,带来诸如幻觉、眩晕等种种“失神”感受,并由此重构人们的感知方式,会发现,这种“在速度中生产出的艺术”实际上正是为了追寻和弥补被速度剥夺的东西。本次展览寻求的则是另一种“在使速度失效的速度中生产艺术”的路径,即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去松动技术,进而开辟艺术自身的可能性。

展览中的十五位艺术家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干扰、延缓、暂停甚至取消速度,生产出一系列因技术“故障”而发生扭曲,却又无法被技术所修复的形象,呈现技术与艺术如何相互消化与博弈,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纠缠还能成为其他什么:在王梓全的《暗处的流行病》中,三维建模软件中实体不明的角色呢喃着介乎抽象与现实间的叙事;佩恩恩的《无尽债,逆-渲染》中,以超越渲染速度滑动刷新的屏幕呈现出扭曲、失真与卡顿的故障图像;安德烈·穆尼亚因的《Reflections by Hannah Diamond》则通过利用数字技术让人类视觉的局限变得可见,并讲述了那些超出身体限制的不可能视角正如何统一我们的视线……这些通过诸如抵消、破坏、歪解技术而使技术表现发生变质的动作,联同它所揭开的技术超能力中的非理性之面,共同促成了种种同时让技术“失神”也让观众“失神”的界面,并揭露出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如何变得愈发暧昧与粘稠。

施政作品《熔于时间#1》,2022,单频数字影像,08’00’’

Andrea Muniáin 作品《Reflections by Hannah Diamond》2022

施政作品《来自电影〈阿尔法城〉的片场#3》2023

在区块链中觅食,在软件升级中升级自我认知,在走向网红的气氛烘托中走向艺术明星……这是新一代的创作者或喜闻乐见,或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而艺术是他们对这些新人类生存境况的真实消化结果。作为在中国本土开启的国际性群展,来自不同国籍、文化语境、历史传统的参展艺术家们面对为当下时代所真正共享的视觉文化与生存境况,作为在后网络时代拥有共同生命体验的集体,以与生俱来的对于业已渗透入日常生活的技术的感知,以艺术进行行动——对许多新媒体艺术家来说,以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正如在古老的艺术史长河中,画家使用画笔。

然而,“示范”并不是一个期待技术与艺术如何变得接近的展览,其主体仍是“做艺术”,即对艺术本体的探索。通过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实时模拟以及影像、装置等媒介的创造性使用,参展艺术家们实验出了技术的其他可能,再一次重申了艺术为制约和粉碎任何形式的强制或占有所提供的合法空间,并为我们在真实世界中逐渐丧失的——爱、身体、知识所仅有生存空间进行辩护。

善良作品《耳廓狐》2022,《灰熊》2022

方阳作品《义气诊所不营业》,2022

由此,参展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或可被视为一种“示范”:示范如何用技术来反思技术。当新技术日益渗透人们的生活,我们一面需要警惕被技术所控制和限制,另一面也能够运用技术进行更开阔的想象与进行更大胆的实验——如何利用或依靠技术去进行实践,同时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能做之事的范畴由技术圈定,并设法去超越这个局限?——这是参展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带来的启迪。于此同时,由这些艺术实践所指向的我们不曾拥有、正在拥有、甚至还未拥有的生命体验,也正在不断推进、重新定义着当代艺术。

公众号名称:徐震 XuZhen